歡迎訪問甘肅法院網,今天是 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將改革落地落實 推進高效公正審判

來源:人民法院報·2版 作者:李哲(作者系河北省張家口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發(fā)布時間:2024-11-26
字號:A A    顏色:


微信圖片_20241126150810.png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強調,抓好全會部署改革任務的九分落實,必須把握、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結合法院工作實際,以科學的態(tài)度和方法抓出成效。如何將改革精神和內容落實落地,共同構建高效公正的審判管理體系,是當前人民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堅持“舉旗定向、堅如磐石”,把黨的絕對領導熔鑄到司法審判工作中來。深化司法改革,黨的絕對領導是根本保證,司法改革無論怎么改,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首先要保持政治堅定,毫不動搖推進司法改革,堅決同錯誤意識形態(tài)作斗爭,時刻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自覺,在關乎道路、旗幟、方向等根本性問題上始終保持政治堅定。其次,要保持改革一貫性,不能做“兩面派”“墻頭草”。改革強調變化,但永遠不變的是要始終緊緊圍繞政治核心開展改革。司法改革要堅決維護政治利益和法治利益,黨在哪些領域、哪些方面、哪些工作出臺了最新政策,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腳步就要跟到哪里,做到不脫節(jié)、不延時,切實讓司法改革充分體現時代脈搏。第三,要落實“刀把子”作用。司法改革工作要著眼國家機器運行、人民群眾期盼、社會法治需求。我們要進一步明確什么是應當嚴厲打擊的,什么是應當堅定維護的,什么是應當激勵鼓勵的。特別是在維護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和法治道路方面,要全力維護法律尊嚴和權威,堅決防止“黑天鵝”“灰犀?!钡仁录陌l(fā)生,堅定不移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捍衛(wèi)者。

堅持“枝葉關情、心系蒼生”,以人民滿意為標準開展改革工作。進一步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依法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在服務發(fā)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改革中,人民立場站得穩(wěn)不穩(wěn)、實不實,關乎黨的執(zhí)政根基牢不牢。人民法院所辦理的案件,許多都是貼近百姓民生的案件,要用群眾聽得懂、理解得了的語言做好群眾工作,把小案辦出民生大道理,強化釋法說理,讓百姓“明明白白”打官司,做好案件回訪和判后答疑工作,避免一事未結、又增矛盾,助推生效法律文書自動履行。落實信訪實質化解制度,徹底化解矛盾糾紛。司法改革具體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改出什么效果,都要體現全過程人民民主。對此,法院要主動接受人民監(jiān)督,吸納人民意見建議,讓人民群眾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了解司法改革情況、參與司法改革進程、監(jiān)督司法改革效能、維護司法改革成果。

堅持“良法善治、奉法國強”,以司法改革推進法治建設。法者,治之端也,我們要在法治建設中推進改革、在改革進程中完善法治。首先要突出法理性。司法改革要創(chuàng)新、深化、鞏固法律規(guī)則和法律理論,通過充分發(fā)揮法律的明確性、強制性以及權威性,使得糾紛通過法治的可預期方式進行化解,讓法律條文所蘊含的法治價值被公眾普遍理解并遵從。其次,要突出治理性。張軍院長多次強調,司法要促推治理。法治是國家治理最科學最有效的方式,司法審判是助推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利器。對于法院而言,司法改革必須跳出“辦理”看“治理”,在服務大局的有力實踐中抓好“辦案”與“治理”的關系,以審判工作現代化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最后,要突出說理性。我們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既解法結、又解心結的重要指示精神,就必須強化政治擔當,提高說理能力,加大說理力度,實現“法理”“事理”和“情理”相統(tǒng)一,讓當事人和社會公眾體悟到法律背后的法治精神、道德引領和人文關懷。

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系統(tǒng)集成”,嚴格遵循司法規(guī)律落實改革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有敢創(chuàng)新、勇攻堅的銳氣膽魄,又要強化法院工作中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協(xié)同性。首先要鞏固守正。司法改革要守好正的、創(chuàng)好新的,認清哪些是必須鞏固的根本,哪些是必須改掉的舊內容,才能在改革中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司法改革同樣要把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融入具體案件的辦理過程中,讓“以人為本”“以和為貴”等傳統(tǒng)觀念在新時代熠熠生輝、生生不息。第二要持續(xù)創(chuàng)新。加快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建設,關鍵在于創(chuàng)新。要著眼于經濟社會發(fā)展對司法工作的新要求,不斷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fā)展中面臨的問題,推進司法理念、司法機制、司法實踐等層面的創(chuàng)新。同時,面對涉數據、人工智能、算法和平臺等新類型案件,要通過司法改革順應時代發(fā)展,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服務保障好新產業(yè)、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的高質量發(fā)展。第三要把握內在規(guī)律。深化司法改革,必須深刻理解黨中央決策部署精神和司法改革政策的本質要求、價值導向,準確把握司法規(guī)律、高質量發(fā)展規(guī)律,確保改革成果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司法規(guī)律涉及方方面面,最根本的是審判權運行規(guī)律,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審判管理規(guī)律。今年最高人民法院新修訂的審判質量管理指標體系就是尊重司法規(guī)律,堅持實事求是的具體舉措。

堅持“躬身入局、務求實效”,以實際效能檢驗改革成效。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要重視謀劃,更要抓好落實。首先,改革作風要實。發(fā)揚求真務實精神,以對黨負責、對人民利益負責的態(tài)度,實實在在推進司法改革。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一步一個腳印穩(wěn)扎穩(wěn)打推進改革,不能追求所謂的“短期利益”和“眼球效應”,忽視甚至違背群眾的根本需求。堅持以“如我在訴”的換位意識、“情同我心”的為民情懷和“到我為止”的責任擔當,真正回答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如何干”的問題。其次,改革措施要實。司法改革必須要啃“硬骨頭”,直面本地司法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卡點堵點問題,找準自身面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敢于并善于破解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涉及范圍廣、觸及利益深、攻堅難度大的體制機制性問題。最后,改革效果要實。改革要以群眾“看得見”“能獲得”的方式進行,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來檢驗改革成效。在司法改革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司法制度的完善,更要關注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確保改革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眾。質量優(yōu)先、兼顧效率、注重效果不僅是司法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標,要在實質性化解矛盾上狠下功夫,為當事人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