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深化法治領域改革作出了系統(tǒng)部署,指出要健全公正執(zhí)法司法體制機制,要健全社會治理體系。犯罪治理是社會治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刑事審判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一環(huán)。推進刑事審判工作從“治罪”向“治罪與治理并重”的轉變,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具體實踐,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客觀要求。我們要不折不扣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治罪與治理并重,在審判理念、司法能力、隊伍建設等方面持續(xù)發(fā)力,著力實現(xiàn)犯罪治理“抓前端、治未病”。
推進審判理念現(xiàn)代化,筑牢治罪與治理并重的行動根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念是實踐的指南,實現(xiàn)治罪與治理并重必須下好轉變刑事審判理念的“先手棋”。一方面,要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牢固樹立治罪與治理并重的理念。人民法院既是政治性很強的業(yè)務機關,也是業(yè)務性很強的政治機關。刑事審判工作的政治性最為鮮明,要自覺把堅持黨的絕對領導作為新時代刑事審判工作的首要政治原則,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不斷強化、提升善于從政治上看、精于從法治上辦的意識和能力,自覺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統(tǒng)領刑事審判理念、指導刑事審判實踐,緊緊依靠黨的領導推動和實現(xiàn)治罪與治理并重。另一方面,要運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把握治罪與治理并重的理念。刑事審判承擔著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重任,需要正確處理好“嚴”與“寬”、打擊與教育、“治已病”與“治未病”、一般預防與特殊預防的關系。在治罪方面,要堅持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依法嚴厲打擊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wěn)定、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的犯罪,對重大惡性犯罪依法從嚴從重懲處,及時審理宣判,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對于民間矛盾激化引發(fā)的犯罪以及社會生活、生產經營中發(fā)生的輕微犯罪,被告人認罪認罰、得到被害人諒解的,當寬則寬,最大限度分化、瓦解犯罪。在治理方面,要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精神融入刑事審判全過程,準確識別刑事個案中隱藏的社會普遍問題,進一步樹牢“審理一案、治理一片”的司法理念,增加“抓前端、治未病”的行動自覺,推動刑事審判由事后治罪向事前預防延伸。
推進審判能力現(xiàn)代化,豐富治罪與治理并重的司法實踐。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強調,只管判、不慮治,只重治標、忽略治本,案子只會越辦越多;只有懲防并舉、標本兼治,才能贏得工作主動。我們要不斷提升審判能力現(xiàn)代化水平,將審判工作主動融入黨的中心工作和治理大局,實現(xiàn)刑事審判工作從注重犯罪懲治效果向兼顧犯罪治理效果轉變。一是要善于從刑事個案中覺察矛盾、修復關系。個案聯(lián)系著民心民生,再小的刑事個案對普通百姓而言,也是關切自身利益和整個家庭的大事。堅持治罪與治理并重,需要人民法院不止步于個案懲治,更應善于發(fā)現(xiàn)刑事個案矛盾產生的深層次原因,在合理判罰的基礎上,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進一步化解矛盾糾紛、彌合社會裂隙,避免在個案審理后衍生出關聯(lián)案件,真正做到案結事了。如輕微暴力導致的傷害案件、因家庭或鄰里矛盾激化產生的刑事案件,這些案件的因果關系復雜,機械處理容易加深矛盾、引起上訴、產生新案甚至引發(fā)信訪。對此,我們既要認真查明案件事實,準確認定案件性質,依法懲治犯罪;更要加大矛盾化解力度,徹底化解當事人之間的糾紛,預防矛盾的二次產生,使案件裁判結果符合人民群眾的樸素情感,不斷厚植黨的執(zhí)政根基。二是要善于從多發(fā)類案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建議。多發(fā)刑事類案的背后,往往蘊含著一定時期、特定領域內較為集中的社會治理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民群眾的關切。落實治罪與治理并重,需要人民法院在辦理多發(fā)類案時,深挖案件的致罪機理,以多元途徑懲治“已病”、防治“未病”,實現(xiàn)刑法的懲罰和預防功能。針對具有普遍性、趨勢性問題的類案,要通過全面梳理案件反映的社會問題,以系統(tǒng)性審判白皮書,提示多發(fā)類案防范治理;以靶向式司法建議,強化職能部門協(xié)同共治;以數(shù)字化應用場景,賦能治理方式創(chuàng)新轉變;以典型性普法案例,推動源頭治理提質增效。針對涉及多部門協(xié)同共管的犯罪案件,要做好刑事審判的“后半篇文章”,加強與有關主管部門的溝通,做實做細行刑反向銜接,共同堵塞制度漏洞、消除犯罪隱患、補齊治理短板。三是要善于從典型案件中剖析法理、凝聚共識。刑事典型案件往往牽動著社會大眾對于公平正義的“敏感神經”,能夠引發(fā)長時間、高頻次的社會關注。做深治罪與治理并重,需要我們在辦理典型案件時,主動將刑事審判職能向社會延伸,注重以案釋法、以案促治,由點及面促推治罪與治理并重的落細落實。對涉及正當防衛(wèi)、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等社會關注度高的典型案件,要主動回應群眾關切,進一步提升文書撰寫質量,做好裁判說理,對控辯雙方的爭議焦點給予充分回應,將道理講透徹、說明白,強化案件認定結果與裁判理念的宣傳,發(fā)揮刑事審判典型案例的評價、引領和教育功能。
推進審判隊伍現(xiàn)代化,確保治罪與治理并重的工作質效。千秋基業(yè),人才為本。做深做實治罪與治理并重,最關鍵的是以刑事審判理念現(xiàn)代化引領和鍛造忠誠、干凈、擔當?shù)男淌聦徟需F軍。要融合開展政治建設與業(yè)務建設,不斷凝聚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共識。建強刑事審判隊伍,要一體促升法院干警的政治素質、業(yè)務素質和職業(yè)道德素質,以黨建引領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研深悟透,強化法官以高質效刑事審判推動高水平社會治理的使命意識。與此同時,要持續(xù)深化人民法院與法學院校的合作,不斷健全高素質專業(yè)化刑事審判人才培養(yǎng)機制。通過與法學院校合作,進一步將審判實務、理論研究和法學教育相結合,不斷提升刑事法官準確適用法律、防范化解風險、做好群眾工作、提出治理對策、開展法治宣傳的能力和水平,強化治罪與治理并重的理論支撐和認同。